深度访谈作为定性研究中的方法, 在目前的社会学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所谓深度访谈, 学界所指的主要就是半结构式的访谈,有两个最重要的特征:
1. 它的问题是事先部分准备的,要通过访谈员进行大量改进。
2. 要深入事实内部。
关于第一个特征, 文格拉夫指出, 访谈员事先准备的访谈问题必须要具有开放性。在访谈中, 被访者对事先准备好的回答都是研究者无法预知的, 所以,访谈必须以一种谨慎的和理论化的方式来加以改进。
这一特征已经成为关于深度访谈的基本共识, 也是我们对访谈的主张之一。在具体的访谈过程中, 研究者不能试图确定和提出每一个具体问题, 甚至不能事先确定每一个具体的问题。
在准备过程中,半结构式的访谈应当只确定主要的问题和框架,访谈员应能探究意义以及出现的兴趣领域,在事先确定主题和话题领域的情况下, 渴望听取被访者的叙述。
深度访谈最重要的目的还在于它的第二个特征——深入事实的内部。这包括两个方面, 一个是怎样叫作“深度”, 一个是如何能够深入事实内部?
1. 深度了解某事是要获得关于它的更多的细节知识。
2. 深度指的是了解表面上的事情如何变复杂,以及表面事实是如何误导人们的。
对于深度访谈的态度直接由对待定性研究的态度决定,在访谈当中面对被访者的时候,我们想获得什么?
定性研究的使用并不必然意味着将所有的解释都归之于自我指向的个体,但是人们关于情境的自我定义是所有社会过程的重要因素, 即使它没有提供完整的表述或者解释。
访谈资料既然来自被访者的叙述, 这样的资料一定也是由被访者赋予了意义的,一般说来, 对访谈资料的理解和解释可以大体等同于,对被访者赋予访谈资料的意义的理解和解释。
我们进一步认为, 深度访谈发生的过程同时也是被访者的社会行动的发生过程,所有被访者在访谈过程中的表现, 诸如动作、表情, 以及最重要的叙述行动也需要我们去观察、理解与解释。
因此,从意义的角度来看待“深度访谈”的实质,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它是对被访者在访谈时赋予自己的话语的意义以及被访者赋予访谈场景的意义的探究。一旦研究者明确了这一点, 便可以一种积极能动的态度和立场去实现这样的探究。
而这种态度和立场的标志就是在访谈当时和现场就开始这样的认知,在这个意义上, 深度访谈既是搜集资料的过程, 也是研究的过程。
我们如何才能在保持与被访者之间的疏离关系的基础上, 来获取足够深度的知识呢?
在访谈中, 被访者会对他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有更多的叙述和表达,在访谈中, 半结构式和开放式的谈话目的是为了从人们的话语中了解人们在情境中的问题领域, 并试着用他们自己的术语来了解事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