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要一个精准的目标群体,从而对产品的需求进行分析和设计,但却在没有准确的数据调查和用户调研,那么你所设想的目标群体,永远都只是理想化的用户,不是真正用户所表现出的特质。
在产品的目标群体筛选中,用户的调研并不是那么简单,而是十分有技巧性的,用户表现出来的特质或需求都不一定是真实所想,可能带有欺骗性。
我们在了解用户的时候要时刻注意两点:
1. 用户眼睛看到的和内心所想可能会不一致。
用户心里总会有理想状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他们认为总还有更好的可能,但在实际使用中又因为主观感受大于理想化期望,而放弃了原本的理想化状态产品,从而更加愿意接受普遍存在产品。
其实这种心理非常好理解的,比如我们去买东西,商店有各种各样的款式,选择恐惧症会更难挑选出心仪的,大家都认为这种设计更好,但当真到了下决定买单的时候,又突然选择了另一款最为实际的产品。再情景化一点,去买一款经典实用的大包,和一款新出的精致小包。
这就是用户的心理期望与实际期望间的变换,理想总是好的,但是在有限的条件中我们总是选择风险,或者是大众都会认可的。
2. 在用户调研的过程中,产品经理不要带有任何主观情绪诱导,导致被了解的用户因为产品经理的感情感染进行一种期望式的回答。
就是说,用户的回答都是经过用户考虑,用户认为这个答案是最符合产品经理期望的,这种回答并非是用户的真实想法,而是一种主观性的回答。他的目的就在于,满足产品经理的期望,给出产品经理最满意的回答,这也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
好比在面试时,我们也总是希望回答出面试官希望得到的答案,这就是产品经理对于用户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需要了解的是用户最真实的想法,而不是一种期望的回答。
这时我们可以采用很多的方法来进行了解,最简单的就是在聊天的过程中“不经意”地提到某种产品,来获取用户对于这类或者假想产品的一种看法,以及用户最真实的想法。
这是非常管用的一种方式,但是效率极低,所谓有得必有失,不过这种效率是可以通过其他手段来进行弥补的,比如大量的用户问卷和内部产品访谈。
大规模的用户调查必然缺失用户需求的真实性,因为问卷、访谈都会对被访问者产生主观因素的影响,使得被访问者进入一种“问答模式”,但是这种情况会被我们的上文中方法所抵消一部分。
我们要明确,产品经理的用户调研永远不是百分之百准确可信的,要依据用户访谈和调研的数据、态度等多维度多方面的因素,来综合考量用户的真实需求,这是对产品经理的一种技能上的考验,需要丰富的经验和对于人心理的足够了解才可以得出一个大致准确的结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