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街头拦访,很多人对这个调研方式都存在着偏见和误解,总觉得不靠谱,即便是回收的信息也并不准确。这里,厂长首先有三点要澄清:
其一,访问员在出访前需经大量培训,包括与人沟通的技巧、问卷调查的理解和准备等,合格后才能进行拦访,以保证调研的过程和质量;
其二,受访的消费者除了要符合调研要求,还要保证愿意参与,访问员决不会强迫填写,只有这样才能从消费者那儿得到真实可靠的回答;
其三,相比其他调研方法,“街头拦访”其实相较最靠谱,是保证随机性最为可靠的方法,也是时间和成本投入最昂贵的调研方法之一。
首先,定量研究基本采用街头拦访、电话调查等方法。电话调查成本虽低,但无法核对受访对象身份信息,而留置访问则需要人员发放,收取两次操作,数据的有效性较差。所以相对来说,“街头拦访”既可以详细的获得受访对象的相关信息,还能现场解决受访者的疑虑,是适合客观、准确采集大量数据的方法。
有了“街头拦访”的质量保证,后续处理数据也非常关键。
首先,全球一流市场调研公司会在展开分析之前,针对每一个问卷进行科学评估,保证样本的有效性。其次,开始数据分析的时候,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清理,以及最后报告的撰写都分别有独立的部门来把控,这样做可以达到制约与平衡的作用,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同时,对研究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数据的评估和清理。表面上看几百个数据,实际上是成千甚至上万人共同努力的成果,背后复杂的统计会达到上百万次。这才是“街头拦访”和后续严格分析的保证,最后的数据才会真实和可靠。
说得直白一些,不应该仅仅针对“拦”大做文章,对于调研工作一知半解,凭想象做论断。在调研行业里,只有科学的分析模型和调研手段,才能促进整个行业由情感主观地评价到用数字说话的转换。
如何做街头拦访呢?
1、提问:
要拦住某人的时候,不要举着话筒过去,要把话筒放低,先以普通人的身份打招呼。直接举着话筒跟人说话,对方会本能地产生抗拒心理。打招呼也不要直奔主题,先绕个弯子,比如:您好,麻烦您一下。等对方接受了你的请求之后,再绕第二个弯子:有个小问题想听听您的意见,最多耽误一分钟,您也可以不答,没关系。等对方连这个也同意了之后,再回头示意摄像师开拍
(其实他早就开拍了,这个示意是给被采访人看的,意思是我很尊重你的意见,未征得你同意之前我都没拍),举起话筒说出你要提问的问题。
2、语速:
说前面那些话的时候,包括随后的自我介绍和提问,一定要用朋友之间正常聊天的语速说话,不要太快。
记者常犯的毛病就是说话太快,令对方听不清听不懂。电话推销的人也犯这个毛病,我被采访或被推销的时候经常听不清他们说的话,不得不在对方说了一大堆之后反问一句:你刚才说你是什么单位的?你的意思是你要介绍保险对吗?
3、问题的展开:
一个问题如果包含两重以上的内容,要一个一个展开,不要一下子问完,街头采访可以对话好几次,不是记者招待会只有一次提问机会那样的,你可以跟对方慢慢讨论一个问题的好几个侧面,然后回去再剪辑成完整的一段儿。
4、不要诱导你需要的答案:
领导或上级单位对某个问题有倾向性是正常的,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在答案上预先有个大方向的控制完全可以,将来这个片子要用于引导舆论也无所谓,但不要诱导对方说你希望听到的话,要让对方说他自己的想法,所以提问的时候要用中立客观的词语和语气,不要先带上倾向性的暗示。
多采访几个人,总有一两个会跟你的想法一致,顺利说出你希望听到的答案,其他人的回答弃用,或者可以编辑为前导性的反面教材,或者留着做专题的时候用。如果某个热点事件出现了反复,别的记者第二次上街找人回答问题的时候,你已经用前一次的素材把新片子编好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