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为大家讲过了邀约面访中客户的分类以及对客户的画像,那么接下来就给大家讲一下在面访中的访前、访中以及访后的流程。
访前准备:
在你出公司前就要准备好名片、案例、工具包、笔记本电脑、资料等,进入临战状态,想象成功,放松心情。对着装和仪容的准备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因为客户在看到你的第一眼就开始给你打分。
5W1H原则:
Who:拜访谁?
Why:为什么目的而拜访?
What:与她谈些什么内容?
Where:在哪里谈?
When:什么时机谈?
How:用什么策略和技巧谈?
访问方式:
邮寄问卷、面访、电访是调查的最典型的三类方式。随着技术的进步,面访和电访在原来纸笔访问的基础上,发展出计算机辅助访问的方式。
网络调查从本质上则更贴近邮寄问卷的访问方式,因为都没有访员参与、都是由受访者自填完成,只不过从过去邮寄纸笔问卷的方式变成了在线发送电子问卷的方式。
近年来随着面访和电访成本的不断上升,以及应答率的普遍下降,网络调查作为一种单独的访问方式,或者一种与其它访问方式混合使用的方式,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青睐。
网络调查的优势让单个研究人员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成为了现实:快速、低成本。
相比纸笔形式的面访和电访,网络调查省去了访员招聘、培训、差旅、劳务等费用。
除了给受访者的酬劳外,网络调查访问的成本并不会因为样本量的增加或空间范围的变大而有太大的变化。由于省去了交通的时间,以及受访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回答问卷,网络调查收集数据的速度也就快得多了。
可满足复杂的、个性化的设计需求。
在纸笔访问中,一些复杂的设计需求常常得不到满足。
比如,一旦有较复杂的逻辑跳转,访员和受访者便难以应付,受访者要么会回答本不需要他们填答的题目,要么就会漏掉本应由他们填答的题目,这样收集到的数据便有很多漏洞。出于可行性的考虑,纸笔访问往往需要在设计的复杂性和个性化上做出妥协。
形式与体验的多样化。
网络调查融入了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一些功能和特征,因而可以具备更多样化的展现形式。
比如,除了使用文字、数字等方式向受访者传达信息外,网络调查还可以很简单快速地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的方式向受访者传达更丰富的信息,并赋予受访者更多样化的答题体验。
如滑动条、热点图这样的题型,以及进度呈现、随机抽奖、答题界面风格与背景设计这样一些功能,都是网络调查特有的元素。
提高了追踪的可行性。
追踪调查需要对同一批人进行长期的、多次的访问。在面访和电访的方式下,留存和不断更新受访者住址或电话,以及跨地区的追踪或反复电话联系受访者,都是追踪调查中的难点。
互联网,尤其是微信的大规模使用,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方便了。通过微信、建立群或者社区等方式,长期追踪同一批受访者,并向他们发送在线邀请和问卷,从技术实现和成本的角度来看,都更具优势;从追踪成功率的角度来看,也未尝不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目前为止,并没有压倒性的证据证明网络调查的方式获得的数据比其他调查方式更差,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看待和评估这个问题:
计算机化有助于提高数据的质量。
如前所述,相对于纸笔访问,网络调查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可以避免逻辑跳转的错误、纸笔录入的错误,还可以在访问过程中进行即时的校验、反馈和监测,这些都有利于数据质量的提高。
有访员在场并不一定都是好的。
每一种调查方式下都有不认真的答题者。相比之下,面访和电访中的访员能够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然而并不是有访员在场就一定都是好的,在有些情况下,网络调查因为没有访员的参与反而更具优势。
比如网络调查中受访者可以自己控制答题的时间和速度,有些受访者更适应这样一种自由答题的状态。尤其,作为自填式的访问方式的一种,在一些敏感问题上,网络调查更容易让受访者说真话。
其次,有些人没有条件或者没有能力上网(无覆盖问题),上网的人群中有些人不愿回答问卷(无应答问题),如果最终应答的那部分受访者与网络调查没有覆盖的群体,以及网络调查中不应答的群体存在显著的差异,那么我们基于收集到的数据作出的推论也可能存在偏差。
网络调查在测量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受访者的答案。
网络调查排除了访员对数据质量的影响,但受访者对于测量的表现形式则更为敏感。很多研究发现,在问卷中所展示的图片、文本框的大小、选项的排放、量表的刻度和标签等都有可能影响受访者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