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B测试中,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样本量越大,实验时间越长,这是常识性的判断,但实际上是由统计显著性决定的。
统计显著性的意思是,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数据差异也许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随机误差。周期越久、样本量更多的AB测试会更加有说服力,在实际工作中,产品或活动的迭代速度十分迅速,要求AB测试的实验周期要尽量控制,测试前对样本规模进行预估十分重要。
在计算完预估的样本数量之后,还有一个重要工作就是预估实验周期。
如果可靠的AB测试中,每组实验需要2900个样本量,但产品每天只有200的日活用户,分成两组后每组是100用户,则意味实验需要29天后才可达到需要的样本量,这个时候就要评估此周期是否可接受,周期过长,说明这个AB测试在现阶段进行是不合适的。
一. 测试结果分析
样本规模预估是在AB测试前进行,因为优化的转化数据是预估的,样本量和实验周期都是预估数据,帮助我们在AB测试前对测试样本和周期有个初步判断。
在实际的AB测试实验结束后,还需要对实际的结果数据进行统计显著性检验,保证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数据差异是可信的。
当我们输入AB数据时就可以看到转化率的差异,和试验结果的统计显著性结果。
以上图为例,B组的转化率比A组高,但因为样本量较小,试验结果没有达到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所以我们不能得出B组优化比A组更好的结论。这个时候有两种选择,一是继续实验,积累更多的实验数据后进行分析,二是放弃实验,得出此次优化没有明显提升的结论。
但不是继续实验一定会得出显著性差异,如果样本量继续增大,但是转化率差异减小,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样本量,这种情况往往说明两个版本的差异确实不大,但是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需要停止AB测试。
二. 反向相关指标
在进行AB测试时,一般情况下会有一个核心指标来判断实验结果,同时会有一些支持或辅助指标来更好地监测实验和分析结果。但是不能忽略的是一些反向指标,反向指标就是AB测试实验中可能会负面影响的指标。
新用户首单转化率在这个实验中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反向指标。AB测试为了实验的速度和效果,往往会关注少部分关键流程节点和核心指标,但是忽略反向指标,却有得不偿失的风险。
三. 辛普森悖论
某些条件下的两组数据,分别讨论时都会满足某种性质,可是一旦合并考虑,却可能导致相反的结论。
四. 分层实验
将多个实验建立起分层结构,每一层实验使用过的流量,下一层的实验可以继续用。
以电商产品的新人流程为例:
新用户下载打开APP后,首页有新人礼包的入口,点击进入后可以查看新人权益和优惠商品,新用户查看新人商品后完成下单,这就是新用户转化的基本路径。为了优化现有的新人转化流程,从新人礼包的首页展示、落地页展示、新人商品详情页同时进行了多个AB实验。
在首页展示上,同时进行了按钮颜色和引导文案的AB实验,为了保证变量的唯一性,按钮颜色实验中,包括文案等其他内容完全是一致的,文案实验中,包括按钮颜色等其他内容也是完全一致的。这就需要把100%的流量分成2部分,假设为各50%,即50%用户进行按钮颜色实验,其余50%用户进行文案实验。
进入到新人页面之后,对权益展示的方式又进行了AB实验,从首页来的流量都进行权益展示的AB实验,来自第一层100%的流量刚进行了按钮颜色和文案的实验,为了避免上层实验对权益展示实验的影响,从上层来的流量要随机分配到权益展示实验的AB两组,这就是分层实验中的流量正交,均匀分配上层流量。
各团队间也要保持沟通,避免单打独斗进行实验,却不知被对方的实验影响了结果,得出不恰当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