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 | 在可用性测试中,如何去评估测试的场景或流程呢?

可用性测试算是用研的一个入门级技能,之前做过的可用性测试总会有个缺陷,就是没有建立一个严谨、科学的任务评估模型。在可用性测试中如何去评估测试的场景或流程呢?应该包含哪些维度?每个维度要如何测量?怎样在不同的任务间做横向对比?

ISO9241 中对 ” 可用性 ” 的定义是:特定用户在特定的使用场景中,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使用某产品时,所感受到的有效性、效率和满意度。也就是说,在定义好了用户、场景和目标的前提下,可用性包含了下面三个维度:

1. 有效性:用户完成特定目标的正确和完整程度。

2. 效率:用户完成特定目标的效率,与消耗的资源(如时间)成反比。

3. 满意度:用户使用产品时感受到的主观满意程度。

良好的可用性必须能够同时满足有效性、效率和满意度三个条件,但是这三个维度也有层次之分,一般来说,有效性问题 > 效率问题 > 满意度问题

在可用性测试中,仅仅了解每个功能的可用性水平还不够,即使两个功能的可用性水平一样,若一个是产品的基本功能、一个是价值不大的边缘功能,我们还是需要优先去优化价值更高的功能。

功能的价值可以简单分为两部分: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所以,在可用性测试中可以用下面这个模型来对测试的任务进行评估:

1. 测量方法

有效性、效率、满意度都是常见的评估维度,有一些经验方法可以参考;用户价值也可以通过用户评价获得。

商业价值则需要根据产品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并且这一般是既有的知识,不需要在可用性测试过程中收集这个数据。因此在可用性测试中我们需要收集的数据就只包含四个维度:有效性、效率、满意度和用户价值

2. 有效性

 

可以用任务的完成情况来评估有效性,这个数据通过观察用户的操作过程即可获得。需要对每个任务都设置一个限定时间。要求对功能非常熟悉的人按照任务提示进行操作,记录完成操作所需的时间,称为熟练用时。

部分完成:用户只完成了一部分的任务,没有完成任务卡上的所有要求。

完成:这个很容易理解,就是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了任务卡上的所有要求。

最后,我们需要根据这些数据计算每个任务的成功率。建议算法是:任务成功率 = ( 完全完成的用户数 + 部分完成的用户数 *0.5 ) / 用户总数,即完全完成率 + 部分完成率的一半

3. 效率

效率可以用时间测量,对用户的操作过程计时。

可以从用户拿到任务卡开始计时,在用户宣布自己已经完成、或者限定时间到了的时候即结束计时。不要等到用户读完任务卡、开始操作时才计时,因为有的用户习惯读完再操作,有的却喜欢一边读一边做。

计时不需要太精确。手动计时存在几秒钟的误差都算是正常的,而且用户在操作过程中多说了句话、或者应用响应速度慢了些,这些都会影响任务的完成时间。

4. 用户价值

 

用户价值是指用户感知到的功能价值,也需要通过用户的评价获得。满意度和用户价值都需要用户评分,因此用户在完成每个任务之后都会拿到同样的两个题目,要求对该任务做出评价。

5. 任务横向对比

 

用有效性、效率、满意度、用户价值四个维度对任务进行评价后,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对不同的任务做横向对比。

有效性、效率和满意度都是用来评估可用性水平的,如果根据这三个数值计算出可用性水平,直接用可用性去做横向对比,是否更方便呢?我们需要对有效性、效率、满意度分别做标准化处理,然后按照 5:3:2 的权重计分(或者其他权重,按需调整)

可用性水平 =Z ( 有效性 ) *0.5-Z ( 效率 ) *0.3+Z ( 满意度 ) *0.2。

这样我们得以在同个量纲上比较不同任务的可用性水平,结合对功能价值的评估,可以得出类似这样的四象限图:

 

这样的象限图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比较测试的各个功能的情况,还能帮助确定体验优化的优先级。功能价值高、可用性差的功能应该列入最高优先级,其次是功能价值较低、可用性差的功能。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Demo体验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信息填写完毕后,我们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安排专员给您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