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数据分析不光会得到你的产品本身的状态,还会发现一些新的机会。借助这些新发现,让我们对产品产生新的认识。
用研的基础概念
在做用户调研通常是为了收集用户的使用情况、评价和感受。一般会根据调研目标,采用不同的量化指标,最常用的是李克特量表,用来让被试具体的指出自己对该项陈述的认同程度,通常分为五级:强烈反对 -> 不同意 -> 既不同意也不反对 -> 同意 -> 坚决同意。
在问卷的编制结构上,其实已经有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理论: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主要是用来衡量用户满意度。如果是用来分析用户需求,还有一些常见的分析模型,比如:KANO模型、四分图模型。对于这些模型,最好全部了解一遍,在实际项目中根据情况,自然会知道哪些适合哪些不适合,并且进一步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方法论。
NPS 是什么
-
NPS 是一个非常宏观的指标,用来衡量用户忠诚度。
-
哲学观:你如何对待用户,用户就会如何对待你。如果认同「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就能认同 NPS 的哲学观。
-
NPS 的本质是信用背书。用求职内推来类比,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
NPS 只是评估监控的结果,数据本身并不能为产品/业务带来任何变化。详细来说,NPS 分为三种:tNPS、rNPS 和 cNPS。
-
tNPS:即时(当下)客户在结束产品、服务后的一个满意度(推荐度)tNPS最大的优势在于当下就能反馈出第一手的资料,尤其在做 detractor analysis 的时候最能体现现有问题。
-
rNPS:在相同间隔下(通常以季度/年为主)客户对产品、服务等的总体推荐度。优势在于在可衡量固定时间间隔的客户整体满意度。
-
rNPS:在某些程度上有最大的扩展分析空间,包括结合市场分析、竞争对手的分析、客户流失率等一系列进行综合分析。很大程度上 rNPS 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补充作用。
-
cNPS:在将自身产品服务和竞争对手同时让客户进行推荐度选择。cNPS 可以在一个相对客观公平的基础上,反映自身产品的忠实用户群体大小以及整体推荐度。
关于忠诚度和满意度,还是有所区分:
-
满意度:可替代,满意度高可能只是意味着我们提供了与该产品描述一致的功能,我们能够及时响应用户遇到的困难等,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具有竞争优势或增⻓动力。
-
忠诚度:用户愿意以自己的信用为我们的产品背书,净推荐值以更严格的标准避免了我们对产品现状的自我安慰,真实的聚焦于产品增⻓的驱动力和竞争优势。该指标既考虑了使用者本身直接的经济效益,又考虑了其作为推荐者潜在的经济效益。
为什么采用 NPS
「你如何对待用户,用户就会如何对待你」,和互联网产品设计「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本质上是一致的。NPS 是一个计算简单、非常宏观的指标。NPS的值理论范围是 -100% 到 100%,看一眼实际数据,就能够发现问题,知道产品本质上是好还是不好的。最后,不需要深厚的统计学知识,产品、设计、研发、运营、市场,公司任何一个同事都能够看得懂 NPS。
采用 NPS 注意点
-
水土不服:理论上 0~6 分是贬损者,7~8 分是被动者,9~10 分是推荐者。国外的标准是NPS 在 50% 才算优秀的标准。但实际调研下来发现,选择 9、10 两个分数的非常少,可能跟中国人的性格含蓄有关。
-
被试样本:发了一千份问卷给用户,结果只收集到两三百份。没有填写问卷的七八百个用户应该怎么处理?如果处理不好,会非常影响数据的效度。Airbnb 则会根据用户的其他特征数据,进行归类。实际采用时,需要根据产品特点、用户特点、问卷发放途径进行合理分类。
-
长期执行:NPS 只是一个监控结果,相当于一个快照,类似于财报里面的资产负债表。只有坚持长期调研,定期调研,再进行对比,才能发现产品的改进对口碑的影响,因为品牌和口碑,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
发现改进点:NPS 最大的问题在于,它只是一个宏观指标,不能为产品提供具体可执行的落地方案。因此,国内一些产品在采用 NPS 时,通常会使用分支题目的形式,当用户选择不同分数段(0~6 分贬损者,7~8 分被动者,9~10 分推荐者)时,再向用户询问选择的理由。
END